2020世界小提琴大师新年音乐会
时间:2019.12.31 周二 19:30
场馆:南京市 |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
演出介绍
艺术家简介
奥利维尔•查利
Olivier Philippe CHARLIER
小提琴家
奥利维尔·查利在年仅10岁时就进入巴黎国家高等音乐和舞蹈学院并于14岁时在让·富尼耶的小提琴班上名列榜首。随即,他决定进入皮埃尔·杜坎的小提琴班和让·于博的室内乐班继续深造。正是在这座高等音乐学府学习期间,查利与法国女作曲家兼指挥娜迪亚·布朗热相识。娜迪亚非常赏识这个天资禀异的年轻人,并将他引荐给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和亨利克·谢林。后者1976年为沙利耶提供了奖学金。
查利在国际上获奖无数:17至19岁的三年间分别夺取了慕尼黑、蒙特利尔国际小提琴大赛和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的奖项;20岁那年,他夺得了隆-蒂伯(第二名)和乔治·埃内斯科两项法国小提琴比赛的大奖;次年获得印第安纳波利斯比赛的第四名。此外,查利在28岁时一举摘得1989年纽约国际青年音乐会艺术家比赛大奖。
从此,沙利耶跻身于国际音乐舞台,并与法国国内外许多知名管弦乐团合作,如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BBC爱乐乐团、柏林交响乐团、汉堡和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符腾堡室内管弦乐团、蒙特卡洛爱乐乐团、布拉格爱乐乐团、萨格勒布爱乐乐团、读卖日本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等。
他举办的音乐会横跨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亚洲(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非洲(南非);此外,他在欧洲更是举办过多场音乐会(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
查利自1981年起在巴黎高等音乐学院任教。起初担任皮埃尔· 杜坎和让·于博的助教,随后于1992年被任命为小提琴教授,助理是约翰娜·马特科沃斯卡。他所使用的是威尼斯名匠卡洛·托诺尼在1747年制造的小提琴。
钢琴伴奏:
李升 青年钢琴家
2011年考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跟随Pierre REACH教授学习,2013年以优异成绩获法国国家音乐文凭(等同于硕士学位),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最高演奏家级别(Cycle Concertiste)。在巴黎学习期间她跟随Pascal Le CORRE教授学习室内乐,同时跟随Virginie DAO教授和Jean-Paul DESPAX教授选修了音乐教育专业,并且以最好的成绩拿到最高级别。
2015李升又考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等音乐学院,继续跟随Pierre REACH教授攻读她的第二个硕士学位。2016年她成功在学校举办巴赫全套哥德堡变奏曲音乐会,得到一致好评并拿到了满分。2017年她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毕业音乐会,再次获得满分,顺利拿到第二个硕士。
2010年,她跟美国阿尔弗莱德音乐出版公司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合作录制了车尔尼青年钢琴家练习曲作品823。2014年她在西班牙录制了第二张个人专辑,里面包含了巴赫、李斯特、肖邦、德彪西、梅西安等作品。
2015年7月李升应邀在由法国著名主持人Michel Drucker举办的Castelnaudary音乐节中成功举办音乐会,并被法国著名La DEPECHE新闻网和Castelnaudary报社称之为非常有才华和音乐魅力的青年钢琴家。音乐会后受到当地市长接见并召开发布会。同年九月音乐会被法国第二电视台转播。
2016年她在法国、西班牙、厦门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中国四川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场巴赫全套哥德堡变奏曲专场音乐会,并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2017年10月,在成都法国白鹿艺术节举办了音乐会与讲座,得到学生与家长们的好评。
2017年11月,李升在自己的家乡南京创办了琴升钢琴工作室,致力于钢琴教育与中欧文化交流。
2018与2019年,连续两届担任亚洲音乐大赛评委。
Olivier Charlier曲目简介
1、Dvorak Sonatine
德沃夏克: 小奏鸣曲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德沃夏克创作这首奏鸣曲的想法是想将它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他的6个孩子们,特别是送给15岁的奥蒂利厄与10岁的托尼克,很明显这就是为了孩子们所创作的曲子。整首奏鸣曲篇幅不大,却内容新颖。充满了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在给他的出版商弗里茨.希姆洛克的信中写到:"这首乐曲是为青少年而写的,但是成年人也的确可以从中享受很多乐趣。"
2、Tchaikovsky Valse Sentimentale
柴可夫斯基: 忧伤圆舞曲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该曲于1876年在巴黎开始创作,完成于莫斯科。其优美动听可媲美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
这首哀悼故世朋友的作品拥有一贯的老柴的风格,柴可夫斯基本来就是一位忧郁的作曲家,再加上这位亡友是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劳勃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的铁哥们。可想而知老柴在创作这首乐曲时候的心情了,换了谁也受不了。所以他的这首乐曲就很好理解了。
3、Tchaikovsky Les Saisons: Juin
柴可夫斯基: 四季-六月船歌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六月,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气候宜人,大地一片葱绿,野花散发着芬芳。这一时期,柴科夫斯基的心境较好,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眼望着醉人的美景,动人的旋律油然而生。柴科夫斯基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
4、Bartok Danses Roumaines
巴托克: 罗马利亚 民族舞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巴托克是匈牙利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把民间音乐融合于自己的创作探索之中,努力地将西方传统及现代作曲技术与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养料融合再创造。
罗马尼亚舞曲创作于1915年,原本是钢琴独奏小品,后来被各种乐器演奏,以小提琴和管弦乐最为代表。作曲家意图是用音乐取材并模仿农民,在音乐中你可以很强烈的感受到农民的节奏,黎明,节日的欢快。
5、Rachmaninov Romance
拉赫玛尼诺夫: 浪漫曲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俄罗斯开始流行这种浪漫曲,主要特点就是进行心理刻画。在这其中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最为出名,他的每一首浪漫曲都堪称一首浪漫的抒情诗。
6、Rachmaninov Vocalise
拉赫玛尼诺夫: 练声曲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是一首有着很高的演唱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无词浪漫曲。
仅是《练声曲》的第一个音符,就把人们拉进到这种舒广优美和沉郁寡欢之中。似乎这样的音乐在几个世纪前已经与人们相遇,再次邂逅,直抵心脏,连眼泪都要情不自禁地落下来。犹如终年飘扬大雪的广袤大地把一种忧愁、悲凉注入到他的音乐之中
7、Brahms-Joachim 2 Danses Hongroises
勃拉姆斯-约阿希姆: 两首匈牙利舞曲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魅力非凡,奔放的旋律,活泼轻盈的吉普赛节奏让整个人热血沸腾,一扫月下南山夜色浸润花间缠绵之颓气。自由之种子以星子和玫瑰的方式粗野生长,漫山遍野。
Entracte 中场休息
8、Ravel Five O’Clock Fox Trot
拉威尔: 五时狐步舞曲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五时狐步舞曲出自拉威尔的抒情幻想小歌剧《孩子与魔术》,带有一种呆头呆脑的爵士情调。
9、Debussy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德彪西: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选自1910年完成的《前奏曲集》,第一册,第八首。带着一丝少女的天真与慵懒,一颗颗音符仿佛是被夏日短暂露水润透的花瓣,它匆匆地从晨雾般的和弦中浮现,又悄然消逝在烈日骄阳之中。
这首短小而又抒情的前奏曲,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具有"五声音阶"的特色。曲中所描述的少女形象活龙活现,她的内心世界也不是神秘的,而是富有活力的,犹如少女歌唱的清晨那样质朴、温暖,沐浴着阳光,充满着光明和幻想 。
10、Debussy Sonate
德彪西: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曲目介绍:
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彪西开始了六首为不同乐器所谱写的奏鸣曲系列的创作,但是只写到了第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包括前两首的大提琴、长笛-中提琴-竖琴奏鸣曲),这也是德彪西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部主要作品。写这些奏鸣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赞美法国音乐,并与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位爱国的作曲家,在奏鸣曲最初的初版当中,德彪西就强烈表达了民族作曲家的自我形象,他也想因此唤醒法国音乐中那些已被人遗忘的内容。
11、Massenet Méditation de Thais
马斯奈: 泰伊斯-冥想曲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小提琴曲《沉思》描述是善良美丽的Thais在修道士的劝说下幡然悔悟。乐曲第一段宁静祥和,犹如少女虔诚地向上帝敞开心扉企求上帝的宽恕。乐曲第二段几次转调和使用变化音,使音乐的情绪很不稳定,表现了泰伊斯思潮涌动内心矛盾挣扎。第三段乐曲又恢复平静,虔诚的祈祷得到了实现。
12、Fauré Elégie
弗雷: 悲歌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福雷的这首《悲歌》 弥漫着伤感、细腻和缥缈的氛围。在哀婉动人的小提琴如泣如诉的呜咽呻吟中,悲歌更是有苍凉和令人绝望的气息。
13、Ravel Tzigane
拉威尔- 茨冈狂想曲又名吉普寨人 (小提琴与钢琴)
曲目介绍:
《茨冈》是一首"匈牙利狂想曲风格的技巧性乐曲",《茨冈》具有匈牙利地区"罗姆人"音乐的特点,作曲灵感来自匈牙利音乐。此外,拉威尔有巴斯克人血统,而巴斯克地区是西班牙地区的"罗姆人"聚居的地区,拉威尔以独特的感性把西班牙地区"罗姆人"的音乐投影在《茨冈》中,并运用他晚年的擅长的复杂和声,在乐曲中表现出浓厚又狂热的情绪。曲子前半段以徐缓的慢拍为主,后半段则以的快板为主,前后半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一种讴歌与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